笔者是从事汽车电子相关行业的,由于接触的用户比较多,所以经常能听到他们抱怨产品,例如“价格太高啦,感觉自己被宰了”,“你们的后视镜安装太麻烦了”“某某后视镜网上只卖几百”“某某后视镜功能比你的多价格比你便宜”,在他们看来,好的智能后视镜必须是价格低并且功能多,最好二者兼而有之,然而,从专业的角度来讲,这并不是好智能后视镜的标准。那么,好的智能后视镜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智能后视镜兴起也就一俩年,的事,能迅速吸粉,除了行业和渠道的因素,最大的优势就是功能集成和无损安装。智能后视镜一般都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功能,有的功能是噱头,纯粹是为了赚吆喝;有的功能是鸡肋,用着不方便,不用又觉着没法装逼;有的功能纯粹是摆设,机器买了几年用的次数一只手数的过来。这些乱七八糟的功能并不能体现智能后视镜的价值,一款真正好的智能后视镜它的功能都必须具有这三个要素:安全性、实用性、常用性。这三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图片:a2.jpg 为什么把智能后视镜的安全性摆在第一位,道理不言而喻。不光是智能后视镜,在笔者看来,任何汽车电子用品,都必须以它为准绳,就像我为什么一直反对那些内置电池和捆绑、悬挂安装的智能后视镜,在行车过程中,如果因电池过热发生爆炸,或者绑带松动断裂,那将产生无法估量的灾难,智能后视镜装在车上,首先不能产生安全隐患,要能经得起夏天高温,路面抖动等影响,镜面最好要防炫,另外玻璃必须防爆裂,预碰撞带来的二次伤害,这些细节,每一个都包含着对安全的考量和以人为本的初心,是无形的价值。所以安全是价值的第一个体现,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常用性,举个例子,行车记录功能,开车就必须要用到行车记录,所以在这点上,画面清晰度,记录时长,记录信息量,前后摄像头等要素都是相当重要的。行车记录也是最能体现差距的,一个普通的摄像头也就几十块钱,但是一个好的可能要几百,带来的效果也不一样,好的摄像头,即使在雨雾,黑夜等能见度低的条件下也能清晰如白昼,花多点钱,拥有这样的摄像头,任何时候行车都不用有后顾之忧,何乐而不为?另外一个就是地图和电子眼数据的升级问题,网上升级吧,这对于那些不熟谙电脑操作的老用户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找线下吧,许多不正规的汽配店动辄三五百的升级费用则是另一场灾难,与其让用户们忍气吞声或者骂骂咧咧地“破财消灾”,一些机智的智能后视镜厂家们早就悄悄建设了一套完善的售后升级系统,既收获了口碑,也方便了用户。 关于智能后视镜实用性这一块,可说的那就多了。比如前一阵子鼓吹的ADAS,简直都被吹成神了,一时间各种ADAS监测预警纷纷上马,且先不说没有“行人识别功能”作用缩水,有很多连芯片问题都没解决好,关键时刻机器挂掉一切都是然并卵;还有目前大热的安卓声控识别技术,都要在联网的条件下才能运行,这不是扯淡嘛,如果信号不好或者没有网络,它的实用性也将大打折扣。所以在实用性这块,用户是最容易收到迷惑的,不要觉得宣传的功能多或者功能领先就认为好,一定要仔细甄别,到底这些花里胡哨的功能是“黑科技”还是“驴屎蛋”。车载行业做产品一直很浮躁,公模是买的,方案买的,贴牌也是so easy,换个界面,然后就是使劲的塞软件,拼命的吹功能,疯狂的打价格战,让人真心搞不懂他们到底是来圈钱的,还是埋头做实业的。 图片:a1.jpg 说到底,安全性、常用性、实用性,这才是评判一款智能后视镜好坏的三个最重要因素,如果能买来安全和便捷,关键时候为你和爱车分忧,那么再贵也是值了,如果买来的是垃圾,花一分钱也没必要。物美价廉永远是个伪命题,贵的东西不一定好,但是好的东西一定贵,这是经济学的客观规律,弗里德曼和凯恩斯曾经论证过的。 最后要提醒车主们一点的是,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你永远无法赶上变化,购买车载电子产品,一定要明确自己的需求,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导航、行车记录、雷达测速、倒车影像、还是ADAS或者声控,只有买到称心如意的镜子,才能体现它的最大价值,钱才没有白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