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cav
管理员
管理员
  • 金钱246992RMB
  • 威望188点
  • 贡献值0点
  • CAV币0点
10楼#
发布于:2004-08-12 19:11

 美丽粘草菇,子实体中等大,白色,菌盖直径6-10cm,初期近圆形,后期近平展。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变粉红色。菌柄细长,长6-15cm,粗0.6-1.3cm,圆柱形。菌托苞状而大。
    夏秋季生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湖北、湖南、四川、吉林、新疆、香港等地。
    有毒,不可食用。


carcav
管理员
管理员
  • 金钱246992RMB
  • 威望188点
  • 贡献值0点
  • CAV币0点
11楼#
发布于:2004-08-12 19:12


 





 美丽粘草菇,子实体中等大,白色,菌盖直径6-10cm,初期近圆形,后期近平展。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变粉红色。菌柄细长,长6-15cm,粗0.6-1.3cm,圆柱形。菌托苞状而大。
    夏秋季生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湖北、湖南、四川、吉林、新疆、香港等地。
    有毒,不可食用。








  毛头乳菇,又称疝疼乳菇。
    子实体中等。菌盖深蛋壳色至暗土黄色,具同心环纹,边缘白色长绒毛,乳汁白色,不变色,味苦。菌盖直径4-11cm,扁半球形,中部下凹呈漏斗状,这缘内卷 。菌肉白色。菌褶直生至延生,较密,白色,后期浅粉红色。
    夏秋季在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
    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四川、广东、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
    此种蘑菇有毒,含胃肠道刺激物。食后引起胃肠炎或产生四肢末端剧烈疼痛等病症。还有含毒蝇碱等毒素等的记载。但在俄国地区生长的可食用。子实体含橡胶物质。属外生菌根菌,与区、榛、桦、鹅耳枥等树木形成菌根。

 
carcav
管理员
管理员
  • 金钱246992RMB
  • 威望188点
  • 贡献值0点
  • CAV币0点
12楼#
发布于:2004-08-12 19:12


  臭黄菇,又称鸡屎菌(广西)、油辣菇(四川)、黄辣子、牛犊菌(广西)、牛马菇(福建)。
    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土黄至浅黄褐色,表面粘至粘滑,边缘有小疣组成的明显的粗条棱。菌盖直径7-10cm,扁半球形,平展后中部下凹,往往中部土褐色。菌肉污白色,质脆,具腥臭味,麻辣苦。菌褶污白至浅黄色,常有深色斑痕,长短一致或有少数短菌褶,弯生或近离生,较厚。菌柄较粗壮,圆柱形,长3-9cm,粗1-2.5cm,污白色至淡黄色,老后常出现深色斑痕,内部松软至空心。
    夏秋季在松林或阔叶林地上群生或散生。
    分布于我国河北、河南、山西、黑龙江、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甘肃、陕西、西藏等地区。
    此菌在四川等地被群众晒干,煮洗后食用。但在不少地区往往食后中毒。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病症,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精神错乱、昏睡、面部肌肉抽搐、牙关紧闭等症状。一般发病快,初期及时催吐可减轻病症。
    可药用。制成“舒筋丸”可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适、四肢抽搐。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为70%。该菌子实体含有橡胶物质,可能利用此菌合成橡胶。属外生菌根菌,与榛、桦、山毛榉、栗、铁杉、冷杉等树木形成菌根。




carcav
管理员
管理员
  • 金钱246992RMB
  • 威望188点
  • 贡献值0点
  • CAV币0点
13楼#
发布于:2004-08-12 19:13


粉红枝瑚菌,又称珊瑚菌、扫帚菌、刷把菌(四川)、鸡爪菌、则梭校(西藏)、粉红丛枝菌
    子实体浅粉红色或肉粉色,由基部分出许多分枝,形似海中的珊瑚。子实体高达10-5cm,宽5-10cm,干燥后呈浅粉灰色。每个分枝又多次分叉,小枝顶端叉状或齿状。菌肉白色。
    多生于阔叶林中地上,一般成群丛生在一起。
    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甘肃、四川、西藏、安徽、云南、福建等地。
    不宜采食,食后往往中毒,但经煮沸浸泡冲冼后可食用。中毒症状为比较严重的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80%,而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
    此菌与山毛榉等阔叶树木形成外生菌根。


carcav
管理员
管理员
  • 金钱246992RMB
  • 威望188点
  • 贡献值0点
  • CAV币0点
14楼#
发布于:2004-08-12 19:14


  白黄粘盖牛肝菌 ,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1.5-9cm,半球形,表面粘,白色,淡白色或带黄褐色,老后呈红褐色,幼时边缘有残留菌幕。菌肉白色,后渐变淡黄色。菌管直生或弯生,白色。管口小,近圆形。每毫米3-4个,有腺眼。柄长4-6cm,粗0.8-1.5cm,柱形,基部稍膨大,内实,初白色,后与菌盖同色,有腺眼。
    夏秋季于松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辽宁、吉林、云南、香港、辽宁、陕西、西藏、四川、广东等地。
    食后往往引起腹泻,但经浸泡、煮沸淘洗后可食用。属外生菌根菌,与松等形成菌根。

上一页 下一页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