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485回复:6
各种网曝“黑幕”目的难明,“汽车脚垫黑幕调查”谍影重重
很多朋友告诉我,近日网上出现一篇“曝料”丝圈脚垫“黑幕”的文章,非常火爆。此文最先出现是在5月29日,但短短数日,百度已可搜到惊人的40多个结果。
我作为一个从事汽车脚垫销售3年多的行业人士,自然对此极为关注。所以在朋友告诉我后,我第一时间到网上找到了这篇文章。本想确实从中了解一些我所不知道的“黑幕”,然而,细细一读,此文破绽百出,经不起推敲。 虽然通篇在说丝圈脚垫不适合做汽车脚垫,然而从头读到尾,却不知道其为何不适合做汽车脚垫,得不出个所以然来。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曝料者”没有提供站得住脚的论据。我想,要不就是这个打假者“功夫”下得不够,要不就是其背后另有目的。 现在,我就简单指出其中一些明显的错误,以论证这篇文章的可读性实在令人难以恭维,其牵强附会的论据存在许多不实之处。 不了解事情原委的网友可在百度里搜索关键词“汽车脚垫 黑幕”,即可看到标题为“汽车脚垫黑幕调查:800元丝圈脚垫做门垫60元”的文章在第一位,且底下已显示“44条相同新闻”。 特别吸灰,根本不适合当脚垫”,所以“自己不用丝圈脚垫”。 |
|
1楼#
发布于:2012-06-07 16:19
“资深”人士不资深,不懂丝圈脚垫的材质和工艺
本来我是怀着膜拜的心情,来瞻仰敢于揭露行业黑幕的义举的,只是开篇便出现的“张先生”让我倒足了胃口。 文章一开头,便有“一位自称在无锡开汽车用品店7年多”的“张先生”因为“我不想再昧着良心赚钱了”而曝料,称丝圈脚垫“价格虚高,也不适合用在汽车内”。并且,“现在赚得我都不好意思”。 然后“张先生”又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因为“特别吸灰,根本不适合当脚垫”,所以“自己不用丝圈脚垫”。 须知,优质脚垫都有吸灰藏污的特点,这也是大部分消费者购买它的原因之一。试想,如果不能吸灰,从车外带进车内的泥土和灰尘就会沾到车体其它地方,并且可能“在落脚车内时”导致车内“尘土飞扬”,污染车内空气,影响人体健康。这本是丝圈脚垫的一大优点,是普通人都懂的道理,却被“张先生”斥为不可原谅的缺点。“张先生”作为“开汽车用品店7年多”的行业资深人士,抛出如此突兀的观点,实在让我想不通。 另外,“张先生”在没有提供充分论据的情况下,简单的得出“汽车里的丝圈脚垫和这个地垫是一模一样的”的观点,武断的将丝圈脚垫和普通迎宾地垫划为一类,这是非常不科学的。 从事汽车脚垫行业的,很多人都知道,丝圈脚垫无论是材质,还是工艺,都和普通迎宾脚垫存在非常大的不同。仅仅从外观上武断下结论,实在是不可取。“开汽车用品店7年之多的资深张先生”竟然不了解,实在是让人费解,如此推算只有一个假设可以成立:“张先生”销售的丝圈脚垫其材质与价值12元的“欢迎光临”门垫相差不远。 |
|
2楼#
发布于:2012-06-07 16:20
夸大商家“忽悠能力”,贬低消费者分辨能力
“张先生”“根本原因是消费者不懂,没有鉴别好坏的能力”的观点,我也很难认同。要知道,即使消费者购买时难以仔细研究丝圈脚垫的好坏,但是“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丝圈脚垫在“高价”的前提下,仍然能在脚垫类产品中数年维持销量第一,这充分说明了其已经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俗话说,“谁用谁知道”,这么多年,无数的消费者购买并使用了丝圈地垫,至今没有当事人主动出来揭露“黑幕”,却由一位“我不想再昧着良心赚钱了”的“张先生”主动“曝料”,而所有的消费者选择了集体沉默,都是因为“没有鉴别好坏的能力”,实在说不大过去。 这里姑且不论“张先生”的论据是否充分,观点是否合理,其曝料的动机竟然是“现在赚得我都不好意思”,也着实让人难以理解。当然,不可否认,“张先生”有出于正义的考量揭露“黑幕”的可能性。但是想来想去,在“商品经济”年代,还有人赚钱赚得不好意思?实在让人觉得突兀。 |
|
3楼#
发布于:2012-06-07 16:22
观点自相矛盾,经不起常理推敲
文中除“张先生”的观点经不起推敲外,文中“记者”(文章作者)的观点也自相矛盾。大家看过这篇文章就知道,在文章的前半部分,“记者”怀着先入为主的心态,向“店员”求证丝圈脚垫“难清洗”问题时,得到“非常好洗”“用水枪对着脚垫冲冲就行了”的回答,然而“记者”并未往心里去。在三菱SUV车主说出“吸灰效果好”“好裁剪”“贵气”等优点后,也不去深究其中的原因,查找真相,而是依然选择性的无视,不依不饶的转身又去纠结“为什么这么贵”。 “为什么这么贵”当然可以深究,当我想跟着“记者”的脚步一探究竟时,“记者”却仅以“这一行的‘水’很深,监管起来较困难”的结论点到为止,完全不去深究其它的原因。当然,“记者”也曾经“怀疑可能是用料上的区别”,但提出疑问后却完全没有下文。“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可说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当大家回过神来时,听到的楼梯响原来是楼主(“记者”)远去的脚步声啊。 “记者”对店员所说丝圈脚垫“非常好洗”的原因一笔带过,在文章的最后,却试图通过“长虹路上一家洗车店的刘师傅”再次认证“丝圈脚垫确实不好洗”的观点。文章看到这里,就有点可笑了。“记者”作为一个曝“黑幕”者,当其抛出任何一个观点时,必然是需要经过实地的考察和认证的。想知道丝圈脚垫好不好洗?其实很简单,洗了就知道。“记者”对这个问题纠结了这么久,为啥不去亲自洗一洗,以得到一个真实的结果呢?让人不解的是,“记者”依然如前面一样,提出问题,然后是某某“先生”跟他说,得出了貌似“客观”的论点,然后转身离去,留下满怀疑惑的读者,不可谓不令人惊叹。 |
|
4楼#
发布于:2012-06-07 16:23
消费者有追求真相的求知欲,但不要把消费者智商视为0
现在,大家之所以对“黑幕”“曝料”如此感兴趣,无不出于知情权,和对某些极少涉足的行业提高透明度的渴望。追捧“黑幕”,当然是渴求随之而来的真相。然而纵观全文,随着“记者”起舞的读者却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真相,却只听到“记者”在完全不了解丝圈脚垫的背景下,通篇某某“先生”“如是说”,然后得出“难清洗”“价格虚高”“材料和普通迎宾地垫一样”的武断结论,并为此絮叨不已。 这难道真的是“黑幕”吗?“记者”摆的乌龙可不小。我们无法追寻“记者”为追求真相探索不已的脚步,只看到“记者”从头到尾试图给读者灌输丝圈脚垫“难清洗”“价格虚高”“材料和普通迎宾地垫一样”的观点,并在最后为自圆“调查”之说,抛出了其对部分种类脚垫的貌似“客观”的分析。其制造舆论的背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值得思考。 之所以一直对“张先生”或者某某先生加引号,是因为无法论证“张先生”及某某先生是否真实存在。通览全文,大家可以发现,文中的诸多“先生”,“记者”并没有一张图片予以证实,也无地址和电话,可说是深度“潜水”。大家都知道,无图无真相。这些“先生”是男是女,是否真有其人?还盼原作者不要将读者智商视为0,给予大家知情权。 |
|
5楼#
发布于:2012-06-07 16:24
发布时间凌晨3点密集出现,传播速度令人惊叹
最后,我还说的是,当我在百度新闻频道里搜索出这篇文章时,不经意的发现,从第一篇文章自5月29日凌晨3:13分发布,截止到5月30日凌晨2:32分,一天不到的时间,竟然神速般的达到了34篇。更让人惊奇的是,3:13到3:40之间,竟然有7篇之多在这20多分钟时间内密集出现在多家网络媒体,不可谓不神奇,我想普通的“网友”恐怕很难做到这一点。 细心的读者还可以留意到,该文作者还精心的为这篇文章做了“改头换面”的工作,雷人关键词:“黑幕调查”,“自曝”,“暴利”,“黑幕重重”等标题,不一而足,为的是提高该文的曝光率。无一例外的是,这些标题都迎合了大家猎奇的心理,并利用了网友们追求真相的求知欲望。 本文“记者”是怀着正义的目的揭露“黑幕”,还是另有其难以告人的目的,我一介凡人,无从得知。但我也试图借用该文作者“黑幕重重”之说,为该文冠以“疑点重重”,或借用一部我本人最欣赏的谍战电影——《谍影重重》,为之冠名。 |
|
6楼#
发布于:2012-07-11 15:4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