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鱼老头
中尉
中尉
  • 金钱10199RMB
  • 威望7696点
  • 贡献值10点
  • CAV币0点
阅读:801回复:0

[评论]深圳汽车电子展观察,大屏车机、后视镜、电尾门如何发展?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7-02-15 22:58

又是一年深圳展,2月15日,一部开年大戏隆重拉开帷幕,已经成为行业所有厂商、经销商必看的节目。正如中国电影一样,票房年年创新高。深圳展会如织的人流已经宣告,由所有后市场辛勤耕耘的同仁自己领衔主演的大片再次成功。

很多厂商都表达了一个字“忙”,嘴说干了,手忙僵了,腿走软了。经销商眼看花了,越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了。

相比2015、2016年,基本都有一个类似风向标的产品,2017年,可以说是整个后市场汽车电子行业去中心化的开始,大部分厂商开始变得“不正经”。

做大屏导航的,整竖屏,玩电尾。做后视镜的,来玩大屏。做行车记录仪的,也摆点大屏。做原车屏升级的,也摆点电尾。其他如胎压监测、360全景、手机智能掌控等,在很多展位成为标配展品。如果展位不是很大,搭建没有章法,很多展台就像杂货铺一样。

其实,这样的搞法很容易就明白展商的心理,行业发展的艰辛与窘境。

后视镜走下坡路已成定局,在2016年《深圳展冷思考:盛世幻想,一地鸡毛》里,已经判断过这一走势。所以不少后视镜厂商随着背后方案商的转型,一起转入到市场容量极大的大屏车机领域。特别是4G进入车载的机会,大屏套框裹挟车机行业,生产、制造零门槛。大屏车机又成了很多苦于突破的厂商的方向。只是,大屏车机十块、二十块、三十块的毛利,如果销量规模做不上去,其实是很难撑下去的。2017年,大屏车机可能因为方案对路、定价策略合理、市场开发得当,会出现三到五家巨无霸的车机加工厂,让其他量上不去的工厂没有活路。

所以大屏车机很多厂商做,但是很多厂商并不会像以往那样倾注所有的资源、资本来做,因为可以预见,难赚到钱。所以很多厂商是骑驴找马的策略,多种产品押宝,多项目布局。

尤其有几家行业老资格大厂,几乎所有行业能做的电子产品都做了,并且把它包装成智能驾驶舱、汽车电子全产业链的概念对外散播。大部分没有这种包装、推广能力的中小微厂,只能将就做个杂货铺了,不同产品对应不同的客群,你说能不忙吗?

2017年,没有意外,像行车记录仪一样,胎压监测、原车屏升级、电尾门、360全景、手机智能掌控等类型的产品将发展出一批优势企业,跟对了企业、选对了牌子的经销商将赚得盆满钵满。对于经销商来说,做这一行已经不再是只拼体力和资本的活了,以前是跟着行业风向做,能确保稳赚不赔,将来则是拼胆识、智力与机遇的阶段。

有人问后装汽车电子行业还有没有机会?GPD还在高速增长,富裕人群不断增加,汽车是中国人人生和生活的标配,是刚需,新车消费至少还可以稳定十年以上的增长,从这个数字累加下去的存量车将是以多少个亿计,没机会吗?

随着国内城乡车辆的急剧膨胀,人与车、车与车、车与路的矛盾日益突出,道路交通的复杂性与政府相关部门管理水平、设施的滞后性,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没法调和这种矛盾,必然会用最直接的管理办法,那就是推出更多严厉的交通管制措施,给驾车人造成的行车焦虑与恐惧一次次加深,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就算只是带来安慰,里面都蕴藏着大量的产品创新机会。多说一句,大家不要想着将来有一天自动驾驶、无人驾驶会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些问题,去看看2017年的CES,关于这个科技产业的布局其实和中国企业基本没有啥关系,就算是实现,大家只能是使用者而不是参与者。

我相信,真正属于我们后装汽车电子行业的机会,一定是有效缓解驾驶人焦虑和恐惧的,以纵向与横向微创新为核心的功能性电子产品,这一点我从不怀疑聪明、智慧的汽车电子行业人的能力,一定能不断开发、衍生出越来越多推动行业发展的盈利产品。

后装汽车电子行业,会向着消灭大公司,大产业的方向发展,产品去中心化,市场碎片化。

欢迎加微信和卖鱼老头探讨,微信号:jiangboduren。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