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慧霞
上等兵
上等兵
  • 金钱450RMB
  • 威望0点
  • 贡献值0点
  • CAV币0点
阅读:2447回复:31

塑造完美生活:人生加减法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8-02-02 09:49
<br/><br/>  第一章 加入智慧的光芒<br/><br/>  有一位商人的儿子大学毕业了。一天,商人问儿子:一斤芝麻多少钱?""7元。"儿子回答。"一斤白糖呢?"大约3元。"一斤芝麻加上一斤白糖值多少钱?"刚好10元。"只有10元吗?"7加3不是等于10吗?"但一斤芝麻加上一斤白糖可以做成芝麻糖,这样,芝麻糖就可以卖到20元了。"最后,这位商人告诉自己的儿子:生活给了你一斤白糖,那不只是一斤白糖;生活给了你一斤芝麻,也不只是一斤芝麻;它们的附加值就全靠你的智慧去创造。<br/><br/>  巧拨千斤,以柔制刚 <br/><br/>  以四两拨千斤者与以鸡蛋碰石头者的区别在于,前者靠智慧,后者靠蛮力。<br/><br/>  在样板戏《沙家浜》中,聪慧的阿庆嫂与狡诈的刁德一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智斗,正因为两个人都聪明无比,所以在斗智过程中看似风平浪静的家常聊天其实掩藏着无数汹涌的暗波。在每一轮斗智过程中,阿庆嫂用的就是四两巧拨千斤的温柔之术。利用以柔制刚的战术,面对刁德一的质疑和恐吓,阿庆嫂始终面不改色心不慌地一一拂回,既灭了他人的气焰,又保存了自己的实力。那份从容和惬意堪称典范,正是基于这种聪慧和勇敢,阿庆嫂的形象才更显丰满和立体。<br/><br/>  阿庆嫂惯用的四两拨千斤之术在战争场合屡被使用,只不过不同情况下其表现方式不同罢了,拿诸葛亮的"空城计"来说,当司马懿的千军万马卷着滚滚狼烟兵临城下之际,诸葛亮不用一兵一卒(实际上当时他也是无一兵一卒可用),摇着羽扇、抚着弦琴、品着热茶,就使得疑心极重的司马懿率领众将士落荒而逃,使蜀国免遭灭亡。<br/><br/>  不管是革命时期的阿庆嫂,还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们所处的环境无不充满了血雨腥风,随时都可能面对真刀真枪的战争考验。可是,无论面对的形势多么严峻,这两位聪明人都没有选择"以硬碰硬"的方式去与敌人对抗,而是巧妙地采用迂回的"柔式"战略与敌人展开了周旋。最终的结果表明,融入智慧,柔亦能制刚;智慧不足,即使力量强大,也不见得稳操胜券。<br/><br/>  犹太人有一句谚语说:"神不能处处都在,所以创造了温柔。"如果将这句谚语用到现代人们面临的激烈竞争形势下,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并非每一个人都具有强劲的竞争实力,也并非所有做出伟大成就的人在初入社会时就是生活的强者,而那些在别人看来是"强者"的人物,也会有软弱的时候,也有不堪一击的弱点。当竞争真正来临时,实力较弱的人并不见得就一定会输给那些看起来较强的人,那些看起来柔弱无助的人们也许恰恰能够令那些一时斗志昂扬、志得意满的"强势"人物败走麦城。<br/><br/>  故事"加"<br/><br/>  村子里的一户人家新买了一头小毛驴,这头毛驴又小又瘦,价钱便宜得很。主人相信,只要好好地饲养一个冬天,这头小毛驴到了来年春天就能够派上用场了。主人家里其实还有一匹黑马,雄壮有力,曾经为主人出过不少力,所以主人十分宠爱它。可谁知,这匹黑马竟然因为有大功在身且仗着主人的宠爱渐渐增长了不少坏脾气,在干活时它经常尥蹶子,主人已经年老力衰,没有办法再驯服它了。<br/><br/>  仗着一身力气以及自己在主人家的地位,这匹黑马总是欺负那头新来的、瘦弱的小毛驴。小毛驴总是忍着不敢反抗,因为它知道,即使自己拼了命去反抗,也无济于事,自己与对方的力量相差得太悬殊了。可是,小毛驴并不甘心一直受黑马的欺负,所以它准备用自己的聪明头脑去惩罚这匹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大黑马。<br/><br/>  机会终于来临了!主人从外地运来很多棉花,可是正赶上天降大雨,所以必须迅速把这些棉花运到镇子上的仓库里,黑马和小毛驴都被牵到棉花堆旁准备搬运。看着眼前的一大堆棉花,黑马不屑地对小毛驴说:就凭你还敢来这里张罗,我真担心你的小细腰被压断了。"小毛驴笑了笑对黑马说:"不见得谁更能坚持到最后呢?"听到小毛驴这么说,黑马感到生气极了,它说:看来你还有点不服气,要不然,今天咱们俩比试比试!"最后它们决定以最后运到仓库的棉花包数量来论输赢。<br/><br/><br/>
俞慧霞
上等兵
上等兵
  • 金钱450RMB
  • 威望0点
  • 贡献值0点
  • CAV币0点
1楼#
发布于:2008-02-02 09:50
<br/><br/>  比赛开始了,黑马驮着一大包棉花健步向门外冲去,可是雨大路湿,没走多远,棉花就被雨水打湿了,而且路面泥泞,根本就无法快跑。而小毛驴则不紧不慢地驮上一包棉花,并在棉花包上盖了一层油布,它一直稳稳地走着,终于把一包包的棉花完好无损地送到了仓库。而黑马呢,因为求胜心切,背的棉花太多,而且跑得又快,结果脚底打滑跌进了泥坑,等它好不容易到达仓库的时候,棉花又湿又泥,根本不能用了。<br/><br/>  最终的结果是,黑马不仅在比赛中输给了小毛驴,而且因为它让主人损失了很多棉花,所以主人十分生气,下决心要将它卖掉。最后,小毛驴成了主人家里的得力干将,而黑马则不知去向。<br/><br/>  虽然实力较弱,但是人们可以借助智慧的力量以四两拨千斤。虽然柔弱无助、情势危急,可表面上的柔弱恰恰就是那些聪明人实现成功的"武器"。四两拨千斤的战略战术被广泛运用于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不过,令人痛惜的是,有一些人,也许是因为太过年轻、没有经验,也许是因为太过气盛、不甘示弱,结果在竞争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不懂得迂回、巧妙地保存和增强自己的实力,却固执地拿着手中的鸡蛋去碰坚硬的石头,结果只能落得惨败的下场。<br/><br/>  以四两拨千斤者与以鸡蛋碰石头者的区别在于,前者靠智慧,后者靠蛮力--令人痛心的是,后者实际上连蛮力都不曾具备。社会上的很多年轻人,初入社会,一没经验、二没资历,仅凭一腔激情就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他们认为,自己年轻有的是时间去打拼,自己有勇气,即便历经挫折也不会后退。于是,凡事都风风火火地去做,从来不去考虑凭借自己的能力能否将事情做好,而且还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表现得过于高傲。结果,在历经了世事的沧桑、遭受了生活的磨炼之后,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可以采取更好的办法获得成功。可是,真到了那时,大好的青春已经不再,当年的勇气也一去不复返。<br/><br/>  人们常用"此时无声胜有声"来形容一种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无声"何以胜得过"有声",就是因为细雨无声却更能滋润田野,锣鼓喧天却会令人们感到厌烦。"无声"胜在柔、胜在缓,以柔制刚更显智慧深远。<br/><br/>  扬长避短,能屈能伸 <br/><br/>  有大智慧的人不争一时之长短,意气用事的人常为眼前得失断了后路。<br/><br/>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有自己的弱点和短处。只不过,不同的人对待自己的优点与弱点、长处与短处时均有不同表现。一些人对自己的优点总是极力彰显,可是对弱点却不肯承认,他们想要为自己树立一个没有任何瑕疵与缺点的"完美强者"形象;一些人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有些人虽然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是什么,可是他们却不懂得怎样利用自己的优势、怎样避免暴露自己的弱点……<br/><br/>  对于自身所具备的优点和长处以及不可避免的缺点和短处,聪明人总是十分善于在工作与生活中不断施展和发挥自己的强项,而将自己的弱势巧妙地加以回避,从而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聪明人还乐于与人合作,在与他人合作之时,他们能够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在相互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将事情做好,同时还实现了自己与他人的共同成长。<br/><br/>  面对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以及自身的优点与缺点,我们不仅要懂得扬长避短,而且在遭遇难以克服的挫折或面对自身的短处时,还要有退让一步的智慧,要知道暂时的屈从与退让是为了关键时刻的坚决与前进。这种智慧,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男子汉大丈夫,理当能屈能伸"。<br/><br/>  所谓能屈能伸,其实就是在条件不成熟时懂得容忍和让步,懂得厚积而薄发,能够做到忍辱负重;到了条件成熟的时候,则奋力拼搏、坚决果断、毫不退缩,能够做到当机立断。能屈能伸,这是古往今来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的优秀品质,也是一种不计一时之得失、不逞一时之英雄、关注大局、目光长远的人生智慧。<br/><br/><br/>
俞慧霞
上等兵
上等兵
  • 金钱450RMB
  • 威望0点
  • 贡献值0点
  • CAV币0点
2楼#
发布于:2008-02-02 09:50
<br/><br/>  能屈能伸之人并非是欺软怕硬之徒,他们是在不违背做人做事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更加理智、更有弹性地应付客观情况的变化。他们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能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知道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一旦经过认真权衡发现自己的力量不如对手,他们便不会轻举妄动,而是忍辱负重,以为将来的兴起积蓄力量。他们深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因此绝不会自不量力地在强大对手的围追堵截中强自出头。<br/><br/>  年轻人喜欢张扬,为人处世之时总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做出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不知天高地厚,将"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道理抛到了脑后;他们喜欢意气用事,做事缺乏耐性与韧性,一旦有机会表现自己,便会抢先出头。正因为如此,所以凡事张扬和喜欢意气用事的年轻人在社会生活中经常吃亏受阻,而等到他们懂得扬长避短、能屈能伸的人生道理时,他们已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br/><br/>  故事"加"<br/><br/>  清朝的顺治皇帝福临,五岁即位,十三岁亲政,他一方面是一个锐意进取、具有雄心大志的皇帝,但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暴戾自尊、内心充满了执著与激情的皇帝。<br/><br/>  福临的儿子玄烨,即满清王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康熙皇帝,他同父亲的命运是那么的相似,可他们最后的结局却又是那么的不同:<br/><br/>  与康熙皇帝相比,顺治皇帝性格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宁折不弯的刚烈。因为过于刚烈,不愿屈从于任何自己不认同的观点和人物,无论在治理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还是在经营爱情与婚姻的家庭生活中,他都表现得相当激进,有时甚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做出一些暴戾极端的事情来。他最后毅然放弃皇权,皈依佛门便是极端行为的一种典型表现。<br/><br/>  即便贵为皇帝,面对很多事情也是无可奈何,很多时候,该忍的必须要忍,即使忍无可忍,也还是要咬紧牙关坚持忍住。康熙皇帝深知这一道理,所以他比父亲更能容、更能忍。正因为他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在应该全力出击时又表现得极其果断和刚毅,所以他虽然与父亲面对的政治形势相似,可最后的结局却截然不同。<br/><br/>  康熙同样是在小小年纪就继承了皇位,同样面临着皇族内部围绕皇权的斗争、与明朝残余力量的斗争以及与手握重权的权臣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康熙同父亲一样,也是一个锐意进取、具有雄心大志的皇帝,但不同于父亲的是,康熙比父亲更具韧劲。他知道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不仅要具备一个皇帝应有的坚定与刚强,同时也要懂得柔韧与坚忍。正因为具有这样的韧性,所以当手握重权的大臣专横跋扈到极致时,他仍能从大处着眼,装作软弱。当有人将自己当作普通小儿暗地欺负时,他装作无知。他深谙"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的道理,他懂得欲想让强劲的对手走向灭亡,采取硬碰硬的方式只能让自己的处境更加艰险,于是他便先纵容其恶劣行径,使其"先疯狂,后灭亡"。<br/><br/>  最终,实力强大的对手终于败在自己手下。在容忍了多年之后,康熙终于掌握实权,并成为一代明主。<br/><br/>  扬长避短,能屈能伸之人能够审时度势,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保持必要的弹性和韧劲,拥有容人容事的度量和大处着眼、不拘小节的胸怀。在与人合作时,他们可以放弃争强好胜的心理,能够谦虚与自强兼重,与他人减少摩擦、实现资源与能力的互补;在与人竞争时,他们能够做到"知己知彼",并能够在充分衡量双方力量对比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以己之长,克敌之短,还懂得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克制情绪、蓄积力量,等时机成熟时再谋大业。这样的人,往往就是那些成大事、立大业的人。<br/><br/>  随机应变,借方成圆 <br/><br/>  智慧使人不固执,而且能够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br/><br/>  《孙子兵法》有云:水因地制流,兵因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取胜者谓之神。"正如孙子所说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随时都有发生变化的可能,即使那些看似稳定的事物其实在每一分、每一秒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地球每一刻都在围绕太阳转动,地壳无时无刻地在保持着运动,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从不停歇……至于我们的生活环境、工作状况、周围人的态度表现、客观事物等因素的变化就更加自然了。<br/><br/><br/>
俞慧霞
上等兵
上等兵
  • 金钱450RMB
  • 威望0点
  • 贡献值0点
  • CAV币0点
3楼#
发布于:2008-02-02 09:50
<br/><br/>  正因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所以孙子认为,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要做到"因敌变化",即随着敌人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战略战术。如果面对不同的对手,或者相同的对手使用不同的兵力、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而我们却始终抱守着某种战斗方法去与敌手抗击,那么我们最后只能败于敌手,而且会败得很惨。<br/><br/>  不仅在战场上需要做到"因敌变化",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我们同样要懂得随机应变的道理,根据客观现实的变化和发展巧妙地采取相应的方式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处理问题。<br/><br/>  故事"加"<br/><br/>  一个小徒弟跟着铁匠师傅学艺,他认真又勤奋,所以没过多久就把师傅的手艺学得差不多了。小徒弟认为,既然手艺学得差不多了,那么就应该是自己接活做生意的时候了。<br/><br/>  当小徒弟把自己的想法和师傅说了之后,师傅没有提出异议,只是让他先打四把斧子,等打好之后再在师傅的店里练习一段时间。小徒弟心里不以为然:不就是打四把斧子吗?这有什么可难的!"斧子很快打好了,第二天,小徒弟就开始练习接活了。<br/><br/>  第一个顾客是个中年农民,他抱怨斧子太沉。小徒弟不知该如何应对,这时站在一旁的师傅走过来对农民说:"您的身体强壮,斧子大点看着才相称!"于是,中年农民高高兴兴地买走一把斧子。<br/><br/>  第二位顾客是个屠夫,他用手掂了掂斧子,然后不满意地说:"斧子太小,砍骨头恐怕不行!"小徒弟心想这笔生意恐怕是做不成了,这时师傅出面对屠夫说:这把斧子肯定能用,太大了手臂容易酸。"屠夫连连点头,这笔生意做成了!<br/><br/>  第三位顾客是一个年轻的樵夫,他说斧子基本还行,但是斧头仍需要做一些改进。小徒弟听了急忙按照樵夫的要求认认真真地修改。可是,等他忙完了以后,却听到樵夫抱怨:怎么用了这么长时间?"小徒弟心里十分着急,觉得这位顾客实在是太难伺候,想要与对方理论,又怕丢了生意,于是又去请在后屋休息的师傅过来。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师傅笑着对樵夫说:"慢工出细活嘛!这斧子保管好用!"樵夫满意地走了。<br/><br/>  还剩下最后一把斧子了,这时进来了一位老人。老人问小徒弟:这把斧子是新做的吗?"小徒弟回答:是的,昨天刚做了四把,这是最后一把了。"只见这位老人紧皱眉头说:这么快就做好了?恐怕打得不到火候吧!"小徒弟哭笑不得,这时师傅上前解释说:这不是怕您老着急伤了身体吗?我这位徒弟可是连夜打出来的,质量绝对没问题!"老人一听,喜得眉开眼笑。一单生意又做成了。<br/><br/>  这时,小徒弟决定不走了,因为自己做生意的本事还没有学成。<br/><br/>  不仅是做生意需要学会随机应变,与人相处和处理工作同样需要做到随机应变。如果为人太过拘泥,不知变通,只知道抱着一种固有的方式与人相处、处理事务,那么当相处的对象发生改变时、当处理的问题状况不同时,就很容易碰壁失败。如果客观环境或其他各项条件都已经发生了变化时,人们仍然坚持以过去适用的方法和原则去应对工作和生活过程中的种种问题,那么这样的人终究会被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所淘汰。说好听一些,这样的人是"太过执著",说得不好听一些,这样的人其实就是在"认死理儿"。<br/><br/>  社会随时处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当中,万事万物都不可能始终保持同一种状态,为人处世必须要学会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切不可太过固执。太过固执,容易钻牛角尖儿。有大智慧者,不会太过固执,他们懂得随机应变的道理,他们也知道如何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巧妙地处理各种人生问题。<br/><br/>  随机应变,借方成圆,这既不是要人们投机取巧,也不是让人们丧失必要的做人原则,更不是要人们无视客观规律的存在,而是要人们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巧妙地借助必然的规律和必要的原则,最终实现自己的目的。也就是说,随机应变,借方成圆,是让人们学会巧妙地运用客观规律和基本的做人原则,是要通过自己的变通使客观规律与做人原则为自己服务,而不是成为束缚自己的"紧箍咒"。<br/><br/><br/>
俞慧霞
上等兵
上等兵
  • 金钱450RMB
  • 威望0点
  • 贡献值0点
  • CAV币0点
4楼#
发布于:2008-02-02 09:50
<br/><br/>  有人出了一道题,叫众人来回答,问题是:<br/><br/>  当飞机遭遇故障时,必须减轻负重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这时飞机里面除了飞行员以外还坐着四位十分重要的人物,如果非得让你从其中选出一个人冒险跳机,以保证整个飞机的正常运行和更多人的生命安全,那么,你会选择哪一个?这里需要特别申明,坐在机舱里的四位重要人物分别是:<br/><br/>  第一位是一位经济学家,他正在研究的一项课题对于改善全球的金融环境有着巨大意义;第二位是一位医学专家,他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儿童免疫产品的研究,这一研究对于全世界儿童的身体健康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第三位是一位核技术专家,他的研究对于全世界核能量的利用和开发都显示出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第四位是一位农林学家,他培育出的各种农林产品已经被广泛运用,而且他还在研究产量更高、质量更优的农林品种。<br/><br/>  在听到完整的题目以后,人们在各自的心中权衡了一番轻重之后,说出了自己的答案。有人选择经济学家,有人选择医学专家,有人选择核技术专家,有人则选择那位农林学家,无论人们做出怎样的选择,他们所坚持的理由基本都一样,那就是,他们认为其他那三位专家比自己选出的那位对人类的作用更加重要。<br/><br/>  对于众人提出的各种答案,提问者一直都不发一言,只是微笑着让他们一个个地说下去。当众人还在那里议论纷纷的时候,有一位小孩挤到众人前面,并且大声说道:应该让他们四位当中体重最高的那位跳下去!"<br/><br/>  听到小孩的回答,众人都忍不住点头称是。<br/><br/>  随机应变,借方成圆,不仅是要人们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去面对生活当中的种种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人们能够不断开拓自己的思想,并以一种全新的、更为有效的思考方式去解决复杂的问题。只有随机应变,方能借方成圆,如果凡事只是一味地墨守成规,不知变通,那么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成就任何事情。做人做事就应当学会随机应变,否则只能使自己陷入困境。就像我国的那句古话一样:"穷则变,变则通",每当我们遇到难题的时候,如果采用以往的方式无法解决,那么就要开动脑筋、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去开拓一条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道理。只有懂得应变的道理,并且具备随机应变的思想,你才有机会取得成功。<br/><br/>  相时而动,避实击虚 <br/><br/>  任何时候,都不要盲目行动,要懂得在合适的时机采取合适的行动。<br/><br/>  人生有两条路,一条指向成长,一条指向衰老。那些懂得抓紧时机、善于发展自我的人总是会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走向成长,而那些不思进取、任由时光虚度的人则只能一天天地走向衰老。<br/><br/>  虽然每个人都声称,自己想要一步步地实现人生的成长,而不愿意等到年老回忆往事时空自悔憾;虽然也有很多人声称,自己一直在等待着合适时机的来临,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最终一步一步地实现人生的成长,可是机会却总是与他们擦肩而过。事实上又是怎样的呢?人们果然如自己所说的那般积极地面对人生吗?"机会女神"难道真的不给某些人机会吗?<br/><br/>  记得当代大提琴演奏大师帕波罗·卡萨尔斯在他93岁生日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我在每一天里重新诞生,每一天都是我新生命的开始。"听到这位93岁老人的话,我们实在应该认认真真地反省自己。难道我们还能心安理得地为自己的虚度光阴和不思进取而寻找借口吗?难道我们还能一切都未曾准备的前提下抱怨"机会女神"不青睐自己吗?<br/><br/>  不思进取的人永远都看不到发展的机会,不善于实现自我成长的人最终只能在无所事事中走向衰老。实现人生的成长,一方面需要积极的心态,另一方面则需要善于把握人生的智慧。积极的心态可以使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始终保持足够的热情而不消极被动,可以使我们认真努力而不马虎懒惰;而善于把握人生的智慧,则可以使我们懂得如何抓住合适的时机实现人生的成长,可以使我们知道当机会来临时,应当采取怎样的行动。<br/><br/><br/>
俞慧霞
上等兵
上等兵
  • 金钱450RMB
  • 威望0点
  • 贡献值0点
  • CAV币0点
5楼#
发布于:2008-02-02 09:51
<br/><br/>  任何时候,都不要在冲动、盲目的前提下无计划地行动。年轻人固然应该积极热情,可是更要懂得在合适的时机采取合适的行动,要为你的行动注入丰富的智慧。这样的人生才能称得上是"智慧人生",只有注入了丰富智慧的行动才是真正可以促进人生成长的行动。<br/><br/>  在当今的社会,竞争是无法避免的,在各行各业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怎样才能够避开竞争锋芒,挖掘潜在市场呢?为什么一定要和千军万马同挤独木桥?为什么一定要走大家都走的路?为什么不可以开创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为什么不可以与众不同?<br/><br/>  故事"加"<br/><br/>  小王是湖南湘西人,独自来北京创业。有一次在等车的时候,他看见很多人手里拿着自己家乡的掉渣儿饼吃得津津有味。小王很纳闷,这种饼在家乡都没人吃,怎么一到北京就这么火呢?他循着一个方向望去,看见购买掉渣儿饼的人都排成了一条长龙。<br/><br/>  这个时候,小王想,再等一阵子,如果还有这么多人爱吃掉渣饼的话,自己也开一家。<br/><br/>  有时候,很多事物的兴起是毫无端倪的,在吃掉渣儿饼成为一种时尚的时候,几乎一夜之间,"土家族风味,中国式比萨"的掉渣儿饼店开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那阵势完全可以和"成都小吃"媲美了。小王这时候急了,自己家乡的生意都被外地人做了能不急吗?于是,小王不做市场调查,就风风火火地也开了一家掉渣儿饼店。<br/><br/>  正当小王等着坐收渔利的时候,他却失算了。一个月下来,小王的掉渣儿饼店血本无归。<br/><br/>  他想不通,于是去问其他掉渣儿饼店的老板,得到的都是同样的答复--惨淡经营。因为,这样的掉渣儿饼店在北京已经达到了几千家,市场已经饱和得不能再饱和了。<br/><br/>  小王的失败就在于,没有把握好市场的脉搏,本来已经预见了巨大的商机,却没有抓住机会,等到和别人一起蜂拥而上。<br/><br/>  这就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成功者总会独具慧眼,走自己的道路,遇到机会从不放过;失败者总是在等待,没有勇气跨出第一步,而真正去做的时候机会已经失去了。<br/><br/>  僧多粥少,独木桥只能承受那么多的人,为何还要和别人一样去争得个头破血流呢?你拼尽了最后的力气也只能够得到那么一点点,甚至一无所获。道理很简单,一块蛋糕就那么大,一个人吃感觉当然很多,十个人分就感觉很少了。这个世界上缺的不是市场,缺的是发现的眼光,缺的是避开竞争锋芒、独辟蹊径的勇气和决心。也许刚开始的时候,你会觉得很孤独,很艰难,但只要你的思路是对的,只要你坚持下去,你就会发现前面的路越来越宽,越来越顺。<br/><br/>  现代社会,人才济济,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那就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别人没有的能力或资源,你有;别人已有的能力或资源,你能比别人所拥有的更好;当别人做到更好时,你能在别人想不到的时候做到独树一帜。在现代企业活动中,人们将这些总结为"核心竞争力",其实人也要具有核心竞争力,否则就会很快被淹没在芸芸众生当中。当你能够避开众人所趋而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时,只要努力坚持,就一定可以在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断成长。<br/><br/>  如果不考虑自身特点而盲目跟风,注定最终无法取得成功。在竞争形势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我们不妨学学古人。在《孙子·虚实篇》中有云:"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意思是避开敌人的主力,找其弱点进攻。将避实击虚的策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从实现自身进步与成长的角度来考虑,就是要巧妙地避开高手云集的领域,而根据自身优势开辟一条别人难以踏足的道路,还要懂得在对手太强的时候积蓄力量,在时机到来时,出其不意,一举取得成功。<br/><br/>  相时而动,避实击虚。莫错失良机,莫冲动行事,更不可不顾自身特点而盲目跟风。切记:要抓住时机、积极行动;要避开竞争对手的锋芒,开辟属于自己的成长道路。<br/><br/><br/>
俞慧霞
上等兵
上等兵
  • 金钱450RMB
  • 威望0点
  • 贡献值0点
  • CAV币0点
6楼#
发布于:2008-02-02 09:51
<br/><br/>  舍小聪明,守大智慧 <br/><br/>  能够在内心深处明是非、辨真伪,而不张扬、不虚妄,便是一种智慧。<br/><br/>  有人把这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聪明人,另一种则是不够聪明的人。其实聪明人也分很多种,有的人只是小聪明,而有的人则拥有大智慧。<br/><br/>  小聪明者看上去聪明,但用一种更深刻、更长远的眼光来分析,就会发现他们其实并不聪明,更算不上真正的智者,因为他们只懂得围绕一己私利去思考、去做事,他们经常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去伤害他人的利益。这样的人,任何人在与他们相处的时候都会格外警惕,最终他们的生活圈子和发展空间就会越来越小。之所以说小聪明者其实并不聪明,还因为他们总是自以为聪明,在他们看来,别人都是不及自己一半聪明的"愚笨"之人,所以,他们经常表现得过于张扬、过于狂妄,不懂得适度地收敛,也不懂得适当地谦虚,更不愿意虚心向他人请教和学习。他们每取得一点小成绩就骄傲不已,甚至拿这些成绩去向别人炫耀或压制别人。结果,他们最终会因为自己的不虚心、不坚持学习而落后于他人、落后于社会,并且还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与排挤。<br/><br/>  故事"加"<br/><br/>  在前两年,人们经常听到"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名字。其实早在听到这个名字之前,人们就在花店或其他很多场合中见过这样一种颜色嫩黄、花瓣小而碎的花朵。这种花常常被作为玫瑰、百合、康乃馨等花的配花。<br/><br/>  过去,人们虽然经常看到加拿大一枝黄花,可是却从来没有人注意过它,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这种普普通通的小花有这样一个名字。而当人们开始注意它的时候,却也是决定根除它的时候。因为这种小花的生命力和繁殖力过于旺盛,它几乎"霸占"了土壤中的所有水分和养分,其他植物无法继续生存下去。如此一来,原本是各种植物共同营造的和谐田野,现在变成了加拿大黄花一枝独秀,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被严重破坏。<br/><br/>  加拿大一枝黄花本来是从国外引进的,引进这种植物的初衷是要丰富我国的天然植物品种,增加植被覆盖率,可是没想到现在却适得其反。后来经植物学家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国外之所以能够和其他植物平衡生长,是因为国外的植物种类中有它的自然天敌遏制其生长速度,而当其被引进到我国时,由于它的自然天敌没能形成,所以生长就失去了控制,导致了今天人们要想办法除掉它的局面。<br/><br/>  如果加拿大一枝黄花没有那么"霸道",凭借它的生命力和繁殖力,凭借它的实用性和观赏性,人们怎么会狠下心来对它"赶尽杀绝"?如果加拿大一枝黄花能够给其他植物以容身之地,能稍微收敛一下,也不至于走到今天这个地步。<br/><br/>  加拿大一枝黄花是没有思想的,所以它不懂得见好就收的道理,更不知道真正的智慧不仅要为自己争取更广泛的成长空间,还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所以它只能面对今天的局面。可是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呢?我们思想丰富、聪明伶俐,可是却经常犯下类似的错误。<br/><br/>  真正有大智慧者,不仅仅能够借助各种力量去成就自己,更懂得在成就自己的同时留给别人施展的空间,并帮助别人取得成功。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给别人留下足够的施展空间,自己才能获得更宽阔的人生舞台;只有帮助别人取得成功,自己才能取得更伟大的成功;只有与他人实现共同进步,自身的成长才能更加持久。<br/><br/>  拥有大智慧的人,往往不是那些在什么场合都过于激进地表现自己的人,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不到必要的时候是不会太露锋芒的,因为他们知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名言,清楚"太刚易折,太锐易碎"的道理。<br/><br/>  拥有大智慧的人,知道"亏一点是福"的道理。他们不会凡事与人斤斤计较,更不会为了眼前的一点点得失而去破坏与他人结成的友好合作关系,他们甚至会为了成全别人而不惜损失自己的利益。<br/><br/>  拥有大智慧的人,还知道下任何结论前都需要经过冷静的思考,所以他们不会听到一点点流言蜚语就去满世界地传播,他们会更全面地吸收他人的想法和意见而不会偏听偏信,他们虽然处事果断但又绝不贸然行事,不会毫无准备就去投入大量资源做那些没有把握的事。<br/><br/><br/>
俞慧霞
上等兵
上等兵
  • 金钱450RMB
  • 威望0点
  • 贡献值0点
  • CAV币0点
7楼#
发布于:2008-02-02 09:51
<br/><br/>  拥有大智慧的人,更懂得"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的社会现实,所以他们不会依仗自己的聪明头脑去愚弄和欺骗别人,也不会把所有人都看成是不如自己的"傻瓜",更不会自以为是、不思进取。相反,他们会抓住一切机会去向他人学习,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从而实现自身的不断进步和成长……<br/><br/>  正因为以上种种原因,所以有人认为他们并不聪明,至少不够聪明。可是,如果我们的眼光足够长远、分析问题足够深刻,就会发现,往往越是那些锋芒毕露的人越容易在现实生活中遭受重挫,越是那些爱占便宜的小聪明者越容易吃大亏。而那些拥有大智慧的人,虽然从表面上看,他们不够机灵、不够敏锐,可他们内心的那杆秤往往比别人更懂得轻重缓急。虽然很多时候,看上去吃了一点点亏,可是从长远来看,他们失去的那一点点东西与最终获得的东西来比实在是算不上什么。<br/><br/>  第四章 加入亲情的浸润 <br/><br/>  有了亲情的浸润,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生动而亮丽,柔软而晶莹。沐浴在亲情的光辉里,如风轻拂,似水情柔。激流暗涌的情愫,撞击心扉的相思,洋洋洒洒,渐浓渐痴。生活变得韵味十足而异彩纷呈,天空变得很蓝很蓝,太阳也发出万丈光亮。沉浸其中,相亲相爱的心彼此召唤,相互慰藉。冥冥之中,家人就在我们左右,无需双眼便能见他们,无需双耳也能听他们。纵使相隔千里,也能感应他们的悲喜。<br/><br/>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 <br/><br/>  父爱如山,浑厚深沉,不轻易流露;母爱如水,点点滴滴,滋润在心田。<br/><br/>  人们常说,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才知父母恩,这句话的确有几分道理。因为,一个男人,如果没有当上父亲,他便很难体会当年父亲对自己那份深沉的爱;一个女人,如果没有成为母亲,那么她就无法体验到作为一个母亲的伟大付出以及对子女的无限牵挂。<br/><br/>  可是,真正等到昔日的男孩女孩长大成人,并且结婚成家、生儿育女之后,曾经年富力强的父母却早已迈入人生的暮年:昔日一口气能走十几里山路的父亲,能把我们举到头顶只为看到我们开怀一笑的父亲,骑着单车送我们上学、给我们往单位送饭的父亲,如今已经成了一个迟暮的老人,他的腿脚不再灵便,他的臂膀不再有力,他的力气几乎就要耗尽……昔日年轻漂亮、满面春光的母亲,夜深人静时拥我们入睡的母亲,身体单薄、胆子很小却能在夜半时分背着生病的我们赶赴医院的母亲,变着花样为我们做饭还要耐心地哄着我们多吃一口的母亲,如今已经满脸皱纹,她的头发已经花白,她的眼睛已经浑浊不清,她走路需要人搀扶,她做饭时常常分不清哪个是盐、哪个是味精,她吃饭的时候也已经是这个咬不动、那个吃不了……<br/><br/>  可是这一切无论对于你还是对于你的父母来说,都还算是幸运的--在你成家立业、已为人父母之后,你的父母虽然年已迈、力已衰,可毕竟还依然健在,依然用其生命中不再丰厚的余温在温暖着你、关爱着你。任何人、任何事都可能发生改变,可是父母对于子女的那份情、那份爱永远都不会改变。<br/><br/>  有人说,能够在年迈之时与儿女共享天伦之乐,是人生的一种福气。其实,这不仅是父母的福气,更是为人子女者的福气,因为我们至少还有机会可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两位最疼我们、最爱我们的人依然在关心、牵挂着我们。无论离开他们多久,无论离他们有多远,这种关心和牵挂一刻都不会停止,一点都不会减少。<br/><br/>  然而,有些人不懂得珍惜这种福气。他们把父母健在的状况视为理所当然,更有一些人甚至将年迈的父母当成一种负担。这些人从来都不想着如何关心父母、理解父母,使他们拥有一个快乐的晚年,而是想着如何摆脱赡养父母的责任,如何从父母那里索取更多东西。<br/><br/>  故事"加"<br/><br/>  羊羔懂得跪乳,乌鸦尚知反哺,可是有些人连它们都不如。下面将要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br/><br/><br/>
俞慧霞
上等兵
上等兵
  • 金钱450RMB
  • 威望0点
  • 贡献值0点
  • CAV币0点
8楼#
发布于:2008-02-02 09:51
<br/><br/>  在一个很小很小的村庄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其中一户人家的土坯房里住着两位已经八十多岁的老人,无论春夏还是秋冬,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大雪压屋,甚至是在家家都红红火火的大年初一,这屋里都只有这两位老人。<br/><br/>  两位老人并非孤寡,他们原本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可是,大儿子前几年因为身患癌症早已经撒手人寰了。为了不让两位老人过度伤心,村里人一起制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大儿子被远在南方的孙子接去养身体了,现在癌症已经治好,而且还在那里找了一份看大门的工作,工作不累,但是总也不能离开,所以没办法回来再看他们。两位老人虽然有时对大儿子充满了惦念,可是听到周围所有的人都这样说,再加上孙子经常寄来些钱,说是给二位老人养老的,他们也就相信了这个谎言。<br/><br/>  其实就在本村,老人还有一儿一女,可他们即使在生病时也等不到这一儿一女前来慰问。当老人家里的米面不够吃的时候,即使找到儿女家里,儿女也不肯给一粒米、一斤面。村里的好心人看不下去,想要送一些过去,可是却只能在晚上送去,因为白天送去怕被老人的儿女看见,骂自己"多管闲事"。老人的这一儿一女,家里的东西哪怕吃不了倒掉也不会送给老人;老人的房顶被雨水冲坏了,他们即使闲着没事也不肯去修;老人家里的水只能花一些钱请村里的邻居帮忙给挑……<br/><br/>  后来,两位老人双双自杀了,他们是在死了以后的几天才被帮他们挑水的邻居发现的……<br/><br/>  父母的恩情比山还要重、比海还要深,未曾为人父母之时,人们或许只将这句话当成一句充满夸张色彩的口号,父母的爱其实根本无法用语言能够道尽。如果每一位为人子女者对待自己的父母能够比得上父母对待子女的十分之一用心,那就很难得了。为人父母者总是将自己的心思全部都花在子女身上;而为人子女者呢,凡事首先考虑到的总是自己,在整日为满足自身需求而绞尽脑汁的过程中,很少有人能够想到年迈的父母都有哪些需求。<br/><br/>  当人们在餐馆里与朋友们猜拳喝酒、大吃大喝之际,恐怕很少有人能够想到父母早已将他最爱吃的红烧鱼端了又端、热了又热,更鲜有人能够想到年迈的父母想吃一份简单的小炒,却没人给做;当人们在家里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或尽情地在网上冲浪的时候,恐怕很少有人能想到父母家中的电视已经坏了很久,却一直没人拿去修;当人们逛超市、去商场,去买各种各样时尚的衣服时,恐怕很少有人能够想到父母的衣服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洗换了……<br/><br/>  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会越走越长,可是能够享受父母全心全意关爱的日子却只会越来越少;我们或许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拥有绚烂多姿的五彩人生,可是无论我们多么努力,都不可能偿还得清父母亲的养育之恩。年轻的人们啊,趁着父母仍然健在,趁着你只有很短的时光可以陪父母度过,请你从现在开始就抓紧时间去关心和爱护你的父母吧。尽管我们做不到像他们对我们的那般关爱与体贴,尽管我们不能像他们牵挂和惦念我们那般挂念他们,可是,只要我们有这样一份牵挂他们的心思,只要我们能够尽可能地想到他们的需求,只要我们能够多花一点时间去陪陪他们、问候问候他们,我们的父母亲就会感到十分的知足和满意了。<br/><br/>  生命也有保存期限,想做的事应该趁早去做,莫要等到保存期限过了以后徒自后悔。<br/><br/>  一块可口的蛋糕,在味道最美的时候你错过了品尝,等到你想要品尝时,它却早已变质变味;一件你很喜欢的漂亮衣服,一直摆放在衣橱里舍不得拿出来穿,许多年以后,当你想到这件衣服再拿出时,却发现它早已过时了;父母健在的时候,你一直以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来自他们的关爱都理所当然,可是等你意识到父母之爱的可贵,想要珍惜并予以回报之时,却早已没有了机会。<br/><br/>  父爱如山,浑厚深沉,不轻易流露;母爱如水,点点滴滴,滋润在心田。父母之爱,从不张扬,却实实在在,毫不做作,却尽显浓情。趁机会还在,让我们抓紧时间去回报父母的情义,让我们尽可能地去关心和爱护自己的父母,让我们祝全天下的父母都福寿安康!<br/><br/><br/>
俞慧霞
上等兵
上等兵
  • 金钱450RMB
  • 威望0点
  • 贡献值0点
  • CAV币0点
9楼#
发布于:2008-02-02 09:51
<br/><br/>  家是城堡,爱是砖瓦 <br/><br/>  家给予我们最贴心、最舒适的爱,有些人视为自然,却忘了为家付出自己的爱。<br/><br/>  几乎每天都能见到许多整日在社会上闯荡或在外面闲逛的年轻人,当我们问这些年轻人"为什么要整天待在外面,不肯抽出时间回家"的时候,这些年轻人大多回答:或者是为了自己的事业有所收获,或者是为了在外面办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或者是要拥有更广泛的人际关系,或者有些人干脆就回答"正是为了不整日与家人待在一起,不想过那种居家的生活,才走出外面的"……当然了,也有一些年轻人回答:是为了家人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可是,再当我们进一步深入地问:"那么你知道家人所需要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吗?"几乎没有人能给出与他们的家人真正期望的答案。<br/><br/>  有人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如果一个人总是那么恋家,肯定不会取得大成就的。其实,只要我们看一看那些真正取得巨大成就者内心真实的想法就可以对这种说法的准确性明了一二了。<br/><br/>  故事"加"<br/><br/>  当有人问华人首富李嘉诚:"在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什么人?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事?"的时候,这位商业巨贾充满深情地回答说:"在我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人就是我的家人。我现在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和家人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br/><br/>  举世闻名的"萨克斯王子"肯尼·基曾经演奏了无数世界名曲,可是一提起肯尼·基的名字,一提起萨克斯演奏,人们首先想到的常常是那首感动了全世界人的曲子--《回家》。<br/><br/>  虽然爱家、恋家的想法与一个人是否能够取得巨大成就之间没有十分直接的关系,更不像某些论调所指出的那种直接反比关系,可惜的是,在这种论调的影响下,生活中的的确确有很多人轻易地就舍弃了家的温暖、家的幸福而去谋求自己所谓的"成功"或"幸福"。当然,我们这里所指的这些人,并非是那些内心深处十分热爱自己的家、惦念自己的家人可为了事业、为了生活却不得不远离温暖的家、痛别家人的人们,而是指那些在内心深处就没有意识到家的重要性、甚至从来都没有家庭意识、家庭概念或者家庭责任的人。<br/><br/>  对于那些缺乏家庭意识、家庭概念或者家庭责任的人来说,"家"这样一个在大多数人眼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关爱的字眼,根本就是一件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这些人以为,只有小孩子才会对家恋恋不舍,才会总想着回到自己的小家。言外之意,那些热爱家、牵挂家人的人都是一些"思想不够成熟"的人。<br/><br/>  希望读者看到这里时,不要仅仅予以不可置否的一笑,仔细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是否就存在这样一种人呢?每当别人提到"想家"的念头时,这长些人是否总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模样?每当别人因为逢年过节回不了家而流下思念的眼泪之时,这些人是否经常予以讽刺或讥笑?每当别人因为照顾家人而使工作遭到干扰或使财产有所损失之时,这些人是否常常为自己多年没和贫困的家人联系而感到庆幸?<br/><br/>  自己是否就是这样一种人呢?当家人对我们无限牵挂之时,我们是否从未想到安慰安慰他们?逢年过节,各家团圆之际,我们是否想到过放下手头的事情回去与家人团聚?当家庭遭遇变故或者家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要尽到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br/><br/>  当然,那些完全抛弃家庭责任和家中亲人的人在我们身边为数并不多。不过,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很多人,尤其是为了所谓的"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而整日奔波的人们,对于家的关心、家人的牵挂和爱护,确实还不够多。很多人都认为,家给予他们最贴心的关爱、最舒适的照顾,这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在享受家庭温馨和家人关爱的时候,是否也想到过要为家庭的幸福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要为家人的快乐做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呢?<br/><br/>  我们总是想到从家里索取更多,却很少想到要为家付出一些;我们总是把家当作不用登记也不用交费的旅店,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可是却从来不知道,在我们未归的夜晚,家人有多么惦念。在我们看来,家是一座在任何风浪面前都不会坍塌的城堡,可是我们却很少想到要用自己的爱心和力量为这座城堡添一块砖、加一块瓦……<br/><br/><br/>
上一页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