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CAV谢斌
少尉
少尉
  • 金钱7915RMB
  • 威望7640点
  • 贡献值20点
  • CAV币0点
阅读:1280回复:1

[资讯]今日话题:汽车移动互联系统给车主带来实惠了吗?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3-07-08 10:43
管理提示:文章已作首页新闻推荐http://gps.carcav.com/zjxw/201307/44340.html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周伟力
 
       在移动互联的当下,智能手机已然成为核心产品,主导着移动市场走向,并逐渐往其他领域辐射。五年前,车企是移动互联最大的梦魇,没有车企重视或愿意尝试这一技术;现在,车企则成为一大助力,他们开始接受移动互联是一种趋势,尽管还不是那么确定,但部分开始行动起来,允许旗下车型装上移动互联系统,中国是全球最大市场,这些新车自然第一时间进入。在汽车全面同质化的今天,增加“智能”这一新鲜卖点吸引消费者,也是不错。可是,移动互联和智能技术,到底能否改变汽车,现在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这里不从技术和原理去讨论,那过于枯燥;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一起从实际出发,站在车主角度,看移动互联到底是“智能”还是“智障”。
 
 

图片:1699009834036502425.jpg


 
       车载移动互联应用大盘点
 
       1.自动呼叫救援
 
       当交通事故发生时,该应用会自动链接呼叫中心,自动对事故车进行定位并向急救部门求救。福特、宝马、丰田、通用等都有这一呼救系统。即使驾驶人受伤、失去意识,都会自动发送求救信息。
 
       缺点:信号受制于手机网络,网络不能覆盖的地方,便成为摆设;其次,大部分要收费。
 
       2.远程遥控汽车
 
       在大型停车场或陌生城市能轻松找到汽车;车钥匙忘记在车内,可远程开启车门;车辆失窃,能进行车辆定位,并控制车辆,对车辆进行熄火;车辆遇到故障时,能联系4S店,进行远程的简易诊断。
 
       缺点:使用频率低,多数时间成为摆设。
 
       3.多媒体交互系统
 
       提供蓝牙通话、浏览网页、定位导航、疲劳驾驶提醒、天气预报、行程提醒等功能,用户还可DIY定制个性.服务。
 
       缺点:分散驾驶者注意力。
 
       4.汽车也WiFi
 
       该技术直接支持手机SIM卡,并把3G信号转换为WiFi,车上乘客再通过手机看微博、微信、视频,收发邮件。
 
       缺点:速度慢。
 
       5.无人驾驶
 
       从早期定速巡航,到如今车道警示系统、自动泊车系统,再到刹车辅助系统和行车辅助系统,无人驾驶的各种基础条件被一一实现,谷歌已经研发出自动无人驾驶车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路试。
 
        缺点:还只是概念阶段,未量产。
 
       车载移动互联主流三大派别
 
       第一种是汽车直接接入互联网,通用安吉星、丰田Gbook、日产CARWINGS、上汽inkaNet、长安Incall等,都采用这种方式,即在车上装上手机芯片,通过该芯片连线后台,并接入互联网。
 
       第二种是手机留有端口与智能手机相连。这要求用户必须配有一个智能手机,上车之后,通过数据线或蓝牙与汽车相连,再通过语音和车载按键控制预先装好的软件。今年6月,苹果发布一计划合作的车企名单,多达14个,包括有奔驰、雪佛兰、本田等。
 
       第三种是汽车间通讯。每辆车上都装有数据发送和接收设备,经过系统处理,能告知车主包括距离前车多远、后面有车接近、交通信号灯还有多久会进行切换等在内的实用信息。这一技术是实现无人驾驶的大前提,博世、沃尔沃等企业在进行研究。
 
       这三种移动互联技术,无一例外,都主打“智能”,必须承认,这些技术拓展汽车功能,增加许多应用,但也正因为“智能”,让用户头疼不已,麻烦事不是一般的多。
 

图片:100051941_00000000ff470eb2.jpg


 
       汽车移动互联系统“八宗罪”
 
       1.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先扫盲
 
       如果想发挥出车载移动互联功能,那么学会操作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当前两大主流智能操作系统ios和安卓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用户一致肯定,但如果不熟悉这两个系统,仅在手机上学会便要下一番功夫。手机上学会只是开始,接下来还必须学会如何将手机与汽车相连,相连之后如何利用车载控件进行操作,每辆车都有不同,有的用蓝牙,有的用数据线。
 
       用户心声:一大把年纪,还要学习,这不刁难人吗?
 
       2.使用方法繁琐费事
 
       如何操作程序,有的车用按键,有的车用触摸屏,有的车用语音,有的车干脆三种都提供。
 
       目前,许多移动互联车型采用大屏幕作为标准配置,7英寸或8英寸屡见不鲜,但都固定在中控台中间,每次操作,都必须伸长手去够,用起来比按键和旋钮还要麻烦。此外,智能程序有许多“层”,用户压根不知道需要的功能到底被藏在哪里。以调节空调风量为例,传统方式用旋钮选挡位;新系统中,先找到液晶屏上的空调,点击进去,找到风量,点进去才能最终控制。
 
       用户心声:越用越没信心,越用越暴躁。
 
       3.使用频率低、七成人不用
 
       新系统学会,操作也学会,接下来较大几率是“马放南山”,极少去用。极少去用,并非不愿意用,而是繁琐的操作降低了使用意愿。而且,车载移动互联主要集中在娱乐、上互联网等细节处,对汽车安全、舒适性和便捷性等主要功能没有任何帮助。既然没有帮助,便不会有学习和使用的动力。有数据显示,超过七成用户买来以后再也没用过车载移动互联功能。乘客会不会用?同样不会,更多乘客乘车时,为避免晕车,更愿意聊天和休息。
 
       用户心声:手机程序会常用,车载程序最多一周才用一次。
 
       4.开车时使用容易分神
 
       不单在中国,放眼全球,多数情况,马路行驶车辆里仅有一人,即驾驶员。以前,他们开车时只会听听音乐,甚至连设置导航都要停车时才能进行,简单却安全。
 
       移动互联普及后,驾驶员能干什么?看微信,玩微博,收发邮件,何种更危险,一眼便知。
 
       宝马与苹果有广泛合作,但今年苹果公布的名单中没有宝马。宝马明确表示,要给用户谨慎负责,不希望驾驶员在车载系统方面分神太多。
 
       用户心声:行驶中操作系统,不是一般的危险。
 
       5.没有免费午餐,升级交费用
 
       车载移动互联并非免费午餐。通用安吉星、丰田Gbook等系统免费期一过,都要进行收费,年费用从500元到1200元不等,费用用以支持后台运行。
 
       汽车接驳智能手机,手机必须先安装软件,这些软件部分免费,部分则要付费,且有可能持续收费。与每年动辄万元的用车费用相比,车载移动互联支出并不高,但现阶段消费者仍习惯免费。
 
       用户心声:我们要永远免费。
 
       6.系统稳定性一般、行业标准尚无
 
       汽车和IT一直独立发展,井水不犯河水,尽管承认移动互联是汽车的发展趋势之一,但目前汽车行业还没有对硬件、软件、接口和通信协议等建立统一的标准。所以,大多数移动互联程序在车上显示和应用时,多多少少存在问题,运行速度慢、系统崩溃等现象常有发生,尤其是没有经过匹配、直接将系统硬搬到车上的车型。
 
       有专家表示,如真要迎合移动互联,车企必须对内部网络、仪表板配置、触摸屏幕交互、方向盘控制、潜在语音识别等设备进行调整,花费不小,车企要仔细衡量。
 
       用户心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受伤的都是消费者。
 
       7.网速慢,信号死角多
 
       速度慢,是中国网络通病,遭中国手机用户集体吐槽,汽车也不能置身事外。车载移动互联只有比手机更慢,因为目前车载移动互联都基于手机网络。2012年,中国手机网速被爆排在“全球倒数第二”。4G?国内三大运营商,还在等着发牌,短时间内不能指望。就算4G落地,何时运用到汽车上,还是个未知数。目前,已有汽车用户抱怨,常常没有接收到后台发来的导航信息,地方找到了,导航信息还没发过来。
 
       用户心声:得看网络脸色,地库没有信号,偏远地方也没有。
 
       8.恶意软件难杜绝
 
       目前,有车企已经开放代码给第三方服务商,让他们开发软件,满足用户需求,完全杜绝恶意软件几无可能。手机安装恶意软件,系统提醒可能会读取联系人信息;一旦装在车上,车辆信息也有可能随之泄露。手机会泄露的信息有通信录、邮件、文件、银行账户等;汽车泄露的信息则有车辆使用年限、行驶里程、车辆位置等。
 
       用户心声:车企对移动互联不是那么放心,主要原因在此。
 
       车载移动互联在国内发展得如火如荼,在其起源地美国,却非一帆风顺。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拒绝采纳当地企业提出的规范新型汽车通信系统使用的安全指引。他们认为,只有当汽车处于停驶状态时,使用智能程序才是安全的,如发短信和登录社交网络;行驶中使用,只会降低驾驶注意力,增加风险。他们还公布最新研究结果:所有要求驾驶员将手离开方向盘、或者把目光移开路面、或者用语音进行控制的智能系统都是危险的。基于此,他们对仪表板通信系统的功能进行限制,禁止过多信息呈现。
 
       美国一汽车设计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通过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用户仍不习惯通过液晶屏和触摸式按钮控制车内功能,他们更喜欢简洁直观的按钮和旋钮。新车液晶屏面积越来越大,更多为凸显档次与尊贵感,实际对使用没有太大帮助。所以,常可看到车企采用“液晶屏+密密麻麻按钮”的折中布局。
 
       前景:不是所有车企都买账
 
       面对来势凶猛的汽车智能化浪潮,汽车电子行业新的规则有望被重塑。众多IT企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冲在最前头的便是苹果。可是,各路汽车厂家也在思考如何构建自己的智能生态系统,保持自己的独立和优势地位。投入到移动互联中、持开放态度的车企有许多,但持观望态度、坚持自己开发封闭系统的企业也有不少。
 
       开发节奏不一,也成为移动互联攻略汽车一大挑战。一辆汽车从设计到投产,需要6年时间;6年时间,足以让移动互联技术更新换代6次,两者同步研发几无可能。硬生生凑在一起,有且只有一种结果,新车下线之时,车上移动互联技术早已过时,没人愿意买单。而且,IT和车企都是巨无霸,都想占据主导地位,不可能为迎合移动互联,便委曲求全。可以预见,在未来,汽车与IT,会有一场持久拉锯战。最终会是谁主导,现在还真不好说。
 
       记者观察
 
       科技发展至今,有许多始料未及,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辐射各个领域,包括汽车。以上罗列的“麻烦事”并非招招致命,移动互联还是有许多优点,但是,面临的挑战仍是许多。如,如何将应用程序在汽车上实现完美应用,如何对汽车安全、舒适和便捷发生影响,如何往简单易用方向靠拢等。
 
       记得多年前,比尔·盖茨曾嘲笑通用,说通用技术更新太慢。通用回击言简意赅,试想一下,如果在高速上,车辆突然死机,会是怎样?汽车任何一项技术普及,都应以提高汽车安全性、舒适性以及可靠性为大前提。可惜,移动互联目前还做不到这点,某种程度上,还在帮倒忙,分散驾驶者注意力,增加行车风险,需要接下来进一步改进。
 
       汽车确实需要智能,可是汽车不需要包袱和麻烦,更不会要看似智能、实则智障的设计。将消费者当傻瓜,总有一天,消费者也会把你当傻瓜。站在消费者角度上,如果愿意尝鲜,愿意冒一定风险,不怕麻烦,车载移动互联可尝试;如不是,那还是悠着点,再观望。
 
 
 
一点就通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金钱30910RMB
  • 威望30415点
  • 贡献值5点
  • CAV币0点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1楼#
发布于:2013-07-08 12:06
安全,安全,这是汽车首要考虑的,所有车厂普遍比较保守,而干IT,或者投入移动互联网的都比较捉急。要想改变,唯有新能源车崛起,打破现有车厂的垄断,以全新的设计投入移动互联网,这可能才有戏。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