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提示:文章已作首页新闻推荐http://market.carcav.com/scsj/2013/0103/40181.html
编者按:尽管已经踏入2013,然而回顾刚刚过去的2012,我们还是会发现汽车音响市场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因此,如果我们想准确把握市场在2013年的市场走向,自然也离不开对2012年的这些变化进行一个全面的掌握。因而在这里,我们就一同来对2012年的汽车音响市场“温故而知新”,希望从中能够发掘出一些有益于我们2013年工作开展的裨益之处。 2012年的汽车音响市场,到底是“危”还是“机”?汽车音响市场的突破口,到底路在何方?成本不断攀升,网络销售冲击日甚,这些问题到底应该如何应对?品牌日益增多,品牌商和店家之间的关系到底应该如何维持?......上述这些话题,是2012年汽车音响行业中最受关注的热议焦点,同时也无一不向我们告示着:2012年的中国汽车音响行业,方方面面都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我们知道,“改变”其实是一切进步的来源,在巨大的改变背后,往往也意味着进步和发展的可能;而在这里,我们围绕着“变”这一个中国汽车音响2012年度的关键字,和大家一同回顾和总结2012年行业的一些发展趋势,并对行业的未来方向进行探讨。 一、2012,市场格局在变 1、多年红火,骤然降温 在行业圈子里混的朋友们,在2012年中,估计都会经常听到这一句话:“生意艰难”。 确实,受到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在2010年和2011年间一路高歌、突飞猛进发展的汽车音响市场,在2012年忽然出现了明显的“降温”;而从6月份开始一直来到10月,在全国范围内,汽车音响零售市场更是迎来了多年罕见的漫长淡季,一直到将近年底才开始表现出一定的复苏迹象。 除了市场的“红火指数”急剧下跌以外,仍然在不断攀升的经营成本,同样令到许多经营者们强烈地感受到压力与日俱增。在9-10月份,业内某品牌的市场总监和公司负责人一同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对全国市场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考察走访,在考察结束后,他和笔者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西北某大城市的一个店家,店面租金过去每年是40万元,然而在今年租约届满准备续租时,房东便一下子把价码提高到了200万元一年;事实上,在他们考察的每一个城市中,都能够从当地店家的口中听到类似的情况。 除了上述的情况以外,电商热潮在今年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汽车音响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座垫、脚垫等汽车用品相比,由于产品在销售后还需要安装,汽车音响受到网店业态的冲击程度相对有限,相信绝大多数实体店家都会越来越多地遇到类似“我自己在淘宝上买器材过来装,你这里怎么收费”的咨询。可以说,对于长期以来一直把产品销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实体店家们,即便网店业态对自己的生意还未有形成实质性的强劲冲击,至少在心理上是进一步放大了自己本已沉重的经营压力。 2012年8月,由南昌寻常路举办的首届江西省专业汽车音响培训会于南昌举行,而这也是江西业界史上第一次汽车音响专题培训活动 图片:1、由南昌寻常路举办的首届江西省专业汽车音响培训会于南昌举行。.jpg 2、坏年景?好年景? 大体而言,2012年汽车音响市场的发展,确实出现了许多先前未能预想到的问题,不少品牌企业和店家的经营成绩和预期相比出现了一定的差距;然而,这是否就代表了汽车音响市场2012年是个彻头彻尾的坏年景? 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分析2012年的汽车音响市场会发现,就在许多人高呼“生意艰难”的同时,市场队伍的数量却依然在不断扩充。 以被大家认为是“漫长淡季”的2012下半年为例,短短几个月间,许多过去大家都十分陌生或者是沉寂已久的品牌“面孔”纷纷在市场上高调出现。他们大多都是货真价实的国际品牌,即便是其他主打国产品牌旗号的,在品牌形象和产品品质方面也明显更加“国际化”,而不是再千篇一律地把“价格低廉”作为自我包装时的最大卖点。 2012年11月8日,来自新西兰的富声Fusion“外星人”首次在中国EMMA总决赛的赛场上出现。诸如富声Fusion等国外品牌在年内相继进入中国市场,代表了全球业界依然对中国市场的潜力有充足的信心 图片:2、2012年11月8日,来自新西兰的富声Fusion“外星人”首次在中国EMMA总决赛的赛场上出现。。.jpg 在全国范围内,“开店热潮”丝毫没有因为“寒流”而被冷却,在整整一年间,全国各地的新店依然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而且,通过对这一年“开店热潮”的观察,我们会清楚地发现: 其一,过去我们认为汽车音响发展已经非常成熟的地区,其市场容量其实仍然远远未达到饱和。以佛山为例,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佛山地区的汽车音响店家数量以及店家密度,早已被全行公认为全国之最,甚至堪称“改装店多过米铺”;然而就在2012年一年时间内,佛山又新增了超过十家专业的汽车音响店,而且基本上都能够维持稳定的经营。在广州,年内也有多家新的专业店家涌现,每一家都具有十分鲜明的经营定位,同时亦十分注重对当地消费者进行市场推广,在宣传手法上也是各行其色,使“汽车音响消费”的概念被更加广泛的潜在客户群体所认识。 其二,各地空白市场被相继填补,在众多原先被认为属于“汽车音响沙漠”的三四线城市中,陆续出现了汽车音响改装店的身影。一直以来,国内的汽车音响店家主要都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以及部分沿海省市,在过去两年新出现的店家,大多是集中在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尽管一定程度上是对市场空白区域(如华东地区的某些城市)形成了填补,然而覆盖面依然是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在今年,我们可以欣喜地发现,如安徽宣城、山东东营等三四线城市开始出现专业的汽车音响改装店,并且这些新店都充满着十分鲜明的“青春气息”,其中更不乏在行业圈子以及当地的消费者行业中都十分活跃的“新锐势力”。 市场队伍数量仍旧保持着良好增长,汽车音响消费文化在越来越广阔的范围落地生根,可以说,即便在许多人认为是“市场寒冬”的2012年,中国汽车音响市场其实依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长。从众多国际品牌在2012下半年内扎堆进军中国市场的情况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当我们在抱怨今年的市道不及往年的时候,在外界眼中中国汽车音响市场却依然是一片充满生机的乐土。 大体而言,以上就是2012年中国汽车音响市场的总体写照。按照笔者的亲身感受,由于前几年的市场一直发展兴旺,不少从业者,尤其是经营者们,事实上都早已习惯了“生意理所当然就会红红火火”的日子;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当2012年的汽车音响市场随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而发生了多年来未曾出现过的波动时,难免就会让大家忽然感到“压力山大”。与此同时,在这一年间市场的发展依然有着众多亮点和进步,越来越多真正具有专业水准的品牌、越来越壮大的店家队伍,其实都在告诉我们:中国汽车音响市场仍旧走在积极进步、良性发展的道路上。 因此,从笔者的个人观点而言,2012年的汽车音响市场,尽管确实谈不上是尽如人意的“好年景”,然而也同样没有必要对市场的发展过分悲观。事实上,只要我们学会顺势而行地调整心态,冷静地对市场进行理智分析,相信大家都会清晰的发现:市场其实并非萧条,更加不是萎靡,市场依然有着很庞大的机会和潜力。 市场,只是在变。 |
|
最新喜欢:三水思华达
|
1楼#
发布于:2013-01-03 11:06
二、2012,消费在变
1、全新的消费style 自中国汽车音响市场诞生伊始,对于“汽车音响”作为一种消费应该如何定位,应该是走薄利多销以量取胜的“平民”路线,还是宁缺毋滥、确保充足利润率的“奢侈”路线,行业内一直都有着十分激烈的意见交锋。在汽车音响发展的早期,由于店家数量稀少,市场信息不透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当中,汽车音响确实是以一种类似于“小众消费”的面貌而出现。随着近年来市场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到2012年,市场格局出现了上文中所分析的种种变化,对于消费者们而言,对“汽车音响”消费自然会有着全新的认识以及全新的需求。 如果大家有一直关注着我们CarCAV论坛,相信大家都会发现,在2012年当中论坛上出现了下列这些新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车主,在改装前或改装后会主动来到CarCAV论坛,列出器材清单征求专业意见; ·这部分车主的初次消费支出,基本都是集中在三千到一万之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入门型”或“普及型”消费; ·重点询问器材的价格,其中多数都曾经通过淘宝等网购平台进行过比价; ·在经过论坛上与专业人士的咨询和互动之后,这些车主中不少人都对系统进行了再次或多次升级。 这些车主在所有的汽车音响消费者当中,无疑只占着很小的一个比例;然而正所谓“一叶知秋”,从这些车主身上,我们可以发现2012年的汽车音响消费者们,较过去又出现了许多明显的新改变: ·首先,在客源基数方面,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以及业界对汽车音响消费的持续推广,具有汽车音响消费需求的潜在顾客数量依然在不断增长——也就是说,汽车音响消费的市场容量其实仍然在不断扩容,而这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无疑是一剂能够继续确保经营信心的强心针。 ·其次,在消费渠道和资讯渠道方面,淘宝等网购平台成为许多车主首选的了解产品资讯甚至是购买产品的途径;消费者们这个习惯,对于许多实体店的经营而言,则是代表着一种实实在在的冲击——毕竟长期以来,大多数实体店的收入模式,基本仍然是“销售产品+保护产品价格不透明”,绝少会从安装、调音等服务上创造价值。 ·再者,在消费心态和行为特征方面,现今的消费者们在初次消费时,会表现出更加明显的“尝试型消费”特征,一方面初次消费金额相对较少,并且在消费时会体现出一定的“价格敏感度”,同时亦会希望对产品和改装方案有尽可能详尽的了解,做到明明白白消费;当通过初次升级对汽车音响建立了比较清晰的了解和信心后,很大一部分的消费者们也会有着较为积极主动的二次消费意愿。 通过对消费者们对汽车音响的全新消费认知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消费认知层面,汽车音响已经具备了众多走向“大众化”的特征:消费需求和潜在顾客基数不断增长,资讯数量和获取资讯的便利性日益递增,最容易被广泛接受的主流消费价格持续往中低价位靠拢,在获得满意的初次消费体验后往往会培养出带持续性的消费惯性。 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汽车音响”关键词在淘宝上的搜索指数和成交指数,均有了大幅度的攀升,从中可以看出在2012年内,网购已经成为了消费者选购汽车音响时越来越热衷的首选途径 图片:3、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汽车音响”关键词在淘宝上的搜索指数和成交指。.jpg 2、“大众化”:消费者的抉择 我们知道,能够真正决定某种消费到底是“大众化”还是“小众化”的,只会是市场的作用,也就是供应以及需求。现今的汽车音响市场,无论是品牌商提供的产品还是店家提供的服务都有着大量的供应,在类似这样供应充足的消费市场当中,消费者的需求会对整个市场的走向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从上文的分析当中我们已经知道,在2012年,消费者们对于“汽车音响”所怀着的已经是一种“大众化消费”的需求心态,消费者们需求心态的这种转变,就使得“汽车音响发展的突破口在于实现大众化”成为了一种发展的必然——因而只有往这样的方向发展,汽车音响行业才能够真正满足到现今消费者们最真切的消费需求。 2012年10月7日,CarCAV主编廖建华在论坛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汽车音响发展的突破口在于实现大众化》(往后简称《大众化》)的文章。文章一经发表,马上掀起了十分强烈的回响——围绕着“大众化是汽车音响发展的突破口”到底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在论坛上乃至整个行业当中,各路人马纷纷各抒己见,一时之间,行业内堪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在笔者看来,《大众化》一文在2012年末的发表,是精准、适时地切中了汽车音响消费市场的演变趋势。 事实上,“大众化”作为汽车音响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已经似是客观共识,然而我们仍然可以发现,部分从业者还是依然拘泥于过去的惯性思维,对汽车音响是否应该坚定走向大众化、是否能够成功走向大众化依然深感疑虑。针对这些疑虑,在《大众化》一文发表之后,笔者亦曾发表过一篇题为《只有“大量普及”的市场,才会是“大量发展”的市场》的文章,介绍了自己对“为什么汽车音响必须大众化”的理解;在此,笔者就把文中对于应该用怎样的心态去看待“大众化”的个人见解摘录于下,谨供大家进行参考: 任何一个行业需要有大的发展,离不开广泛的普及,而普及的前提以及培养出消费者消费欲望的前提,首先就在于实现“大众化”、把这个行业塑造成一种被广泛认知及接受的“大众消费文化”。 |
|
|
2楼#
发布于:2013-01-03 11:09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新店在变——求生存。 老店一定要变——求发展。 市场格局在变——平衡电商与实体的关系。 |
|
|
3楼#
发布于:2013-01-03 11:13
三.2012,经营在变 1、让服务成为价值源泉 市场格局在变,消费者需求在变,对于行业中的企业而言,要在2012年的新环境下继续生存发展,自然代表着自身的经营需要顺时而变。 在上文中提及到,目前国内大多数的零售店家,盈利模式依然是传统、单一的产品销售,在产品销售后所需要配套的安装调试服务,店家们很少能够在这个环节上实现实质性的营收,常见的都是把安装调试方面的成本(诸如人力、场地、耗材、技术学习成本等)直接摊入到产品价格之中。 这套模式自中国开始出现汽车音响店以来,一直是零售业界中的主流,并且被许多人视为在国内经营汽车音响店的唯一模式选择;然而这种模式其实有着不少先天缺陷,随着2012年汽车音响消费市场的种种变化,这些先天缺陷对于店家经营所带来的影响正在逐渐被放大。 其一,汽车音响产品售后的安装调试等服务,实际上会形成颇高的成本支出,随着2012年以来场地和人工成本的不断攀升,售后服务方面的成本在店面整体经营中所占的比例必然越来越大。由于在目前的店面经营模式中,这些服务成本在投入后大多不能单独收费、独立创造价值,必须预先把这部分的售后服务成本摊入到产品价格之中,客观上造成零售店的产品售价必然会较高,导致对产品价格敏感度较高的消费者们往往会觉得店家的产品报价是“狮子开大口”,因此而对店家留下消极的印象;随着消费者们日益习惯通过网店了解产品信息,不需要承担售后安装调试成本的网店在产品定价上必定会较普通实体零售店有更大的弹性空间,使得消费者们更加愿意在网店上购买器材,从而导致实体零售店的收入被直接“分流”甚至是“截流”。 其二,由于售后服务无法直接带来收入,店家们在安装调试方面往往缺乏实质性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造成技术水平长期停滞不前、施工流程亦无法有效加以规范;技术人员尽管需要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由于自己负责执行的技术服务一般都没有向顾客单独收费,自己在工作上的付出往往难以在收入上以绩效的形式得到体现,这直接造成了行业中的技术人员收入长期畸低,对于店家而言招人留人成为了头痛的问题。 其三,由于收入单纯是从产品中获取,当顾客上门时,许多店家在接待交流中都会重点围绕产品销售,对于现在越来越多抱着“尝试心态”、“了解心态”开始进行消费的车主们而言,单纯的产品推销体验并不能满足他们原本的消费体验预期(这类车主更多地是希望店家能够为他们提供“咨询式”的体验服务,通过解答他们对于汽车音响消费的各种疑问从而建立和强化他们的消费信心);另一方面,面对越来越多提出“在淘宝上自己买器材然后过来安装”的潜在顾客,许多店家都难以把握如何对安装服务进行合理报价,甚至会先入为主地对这类型顾客感到抗拒、排斥。 盛夏时分,阿锦与Sam(陈国梁先生,新加坡IASCA总裁)一同来到佛山至上。作为国内最优秀的店家之一,在多年前佛山至上已经秉持以服务和体验作为核心服务内容,而这样的经营方针也成功获得了顾客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图片:4、盛夏时分,阿锦与Sam(陈国梁先生,新加坡IASCA总裁)一同来到佛山至上。.jpg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明白到,随着市场和消费者的不断变化,如果店家再单纯地按照过去传统的“单一产品获利”模式进行经营,在经营尤其是营收上,将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就必须再次调整自身的经营思路以及对于自身经营的价值定位。 长期以来,我们的店家之所以习惯于单纯从产品销售中谋利,而不重视各类售后服务的营收作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店家们都习惯于把自己的经营性质定位为“销售”,很少考虑到自己其实更多地是在起到着“服务”的作用。车音响作为一门技术含量较高的消费项目,天然地就带着“服务行业”的色彩,因而在售后环节的各种服务虽然看似“无形”,事实上和“有形”的产品销售一样都可以直接作为单独的收入来源。 从这个思路出发,笔者认为,在往后店家们的经营中,可以有意识地逐渐强化“服务”的作用,逐步突出自身“服务行业”而不是单纯“零售行业”的经营色彩,从而尝试在“服务营收”上寻求突破。当然,这样的改变必须循序渐进、有计划性地进行,简单粗暴地把“从服务创造价值”直接等同于“把所有服务环节都向客户另外收费”并不能带来积极的效果。按照笔者个人的见解,围绕着“服务”这个全新的经营中心点,实体店家在调整经营方式时可以进行以下的尝试: 首先,在产品销售上提供“套餐方案服务”,在价格和系统风格上因应常见客户的主要需求(高/中/低价,音质/炸机/流行风格)进行设计,同时在定价上提供适当的套餐优惠,从而满足最主流的“大众需求”。 其次,在安装调试服务上,在套餐当中包含最基本的原位换装服务,同时把其他更加复杂的安装和调试服务列为单独的服务项目适当收费。再次,在进行顾客开发时,改变过去着重产品推销的模式,而是向顾客提供“消费体验咨询服务”,通过向顾客详细介绍产品特色以及使用体验,让顾客建立清晰、积极的消费认知,从而获取顾客的消费信任。 最后,针对日趋普及的网络销售,以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销售对接线下服务)的模式进行积极对接,逐渐把网店作为重要的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客户获取来源。 |
|
|
4楼#
发布于:2013-01-03 11:24
2、区域代理——让品牌商和店家走向共赢 上面介绍的是对于店家在零售方面的经营调整建议。事实上,对于在各个地区具有较强实力和地区影响力的实体店家而言,在零售业务以外,整合当地市场渠道资源,对渠道批发业务进行拓展,也成为另外一个值得认真尝试的业务范畴。 在过去两三年间,我们可以发现,不少汽车音响品牌代理机构在业务团队上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张,而背后的动机则是希望通过更庞大的业务团队,能够把业务触角覆盖到更加广泛、深入的地区市场。然而,通过近两年来的实践,越来越多的品牌商已经清晰地发现,由于中国在地理上幅员辽阔,一个省份往往就已经等于欧洲一个国家的面积,按照目前自身的经营实力,很难直接通过自己的业务团队,对整个市场形成全面、深入的覆盖。因此,从国情特色和行业特色出发,“区域代理”的模式重新成为了2012年中品牌代理商们的普遍共识。另一方面,许多在前几年创业的店家,通过2-3年来的积累,在当地逐渐成为了“市场龙头”,除了建立了较为积极的消费者认知以外,在当地市场以及全国市场当中均建立了良好的行业影响;因而,他们成为了在全国性的品牌代理和当地市场众多店家之间最理想的“业务桥梁”。 在2012年间,全国各地许多地区性的优秀店家,开始察觉到这样的趋势,并且先人一步进行了相关尝试,如温州道声、武汉天宇等,对当地市场都进行了十分积极的整合,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这种模式要得到良好的运行,必须得到各个环节的通力配合,同时对于各个环节上的企业而言,必须以一定的经营实力和经营定位为大前提,具体而言: 其一、对于店家而言,应该以较强的零售成绩作为基础。关于这个问题,笔者曾经和阿锦进行过讨论,阿锦对此提出了“零售业务营业额平均每个月能够有20万-30万的店家,可以认真尝试这一种模式”,对于这个观点,笔者认为确实是比较合理——当一个店家每月零售已经可以稳定有20-30万的时候,在零售业务上的发展已经基本趋于稳定,如果希望在经营上有进一步的提升,利用自身的市场影响力从事代理是最理想也最具可行性的新路径(关于这个问题,阿锦在网站上发表过《20万赚8万,200万也赚8万?你做那个》的文章,值得大家进行参考);而同时,作为区域代理,为了降低单件产品的进货成本,往往需要承担一定的库存压力以及销售任务压力,对于由零售业务转往批发业务的店家而言,在批发网络尚未完善和稳固之前,如果自身不具备比较扎实的零售基础,则很容易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 其二、对于品牌商而言,必须进一步调整经营定位,明确自己“供应商”的角色,把相对有限的资源更多地集中到为区域代理供应各种“利润工具”,如产品、宣传、培训、技术支持、盈利模式,通过实实在在的盈利支持服务作为维系客户忠诚度的纽带,而不是盲目地把资源继续耗费在高成本的小规模客户开发之上,甚至导致自己的业务团队与区域代理形成实质性的竞争。 其三、对于整个市场而言,都必须有更加开放的“共赢”和“合作”心态。到现在为止,不少地区的店家彼此之间依然还是单纯把对方视为“竞争对手”,老死不相往来,甚至针锋相对的情况屡见不鲜,事实上这样的做法不但不能避免顾客流失情况的出现,反而只会导致整个市场无法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当地消费市场的发展。相信大家如果有去过电脑城买电脑硬件的经验,都会发现电脑城的店家们,彼此之间有着很强的互动,不同品牌的产品在整个电脑城中都会形成很畅顺的流通,这样的经验个人认为其实是很值得我们行业借鉴。 2012年11月17日,大能隔音与沈阳新天成共同举办东北地区经销商培训会议。品牌商和区域代理商精诚合作,为了共赢而自愿向对方让渡部分权益,品牌商为区域代理提供服务,区域代理为品牌的一线拓展负责执行,对于双方而言都是最理想的发展方式 图片:5、2012年11月17日,大能隔音与沈阳新天成共同举办东北地区经销商培训会议。.jpg |
|
|
5楼#
发布于:2013-01-03 14:17
学到了很多,谢谢
|
|
|
7楼#
发布于:2013-01-03 23:14
不过,和lz的谨慎乐观不一样的是,我是谨慎悲观的。呵呵
曾经写了一篇长文,没有发出来。但也给一些朋友私下看过,内容就是关于“大众化”的。 概括一下: 1、“大众化”如果仅仅指价格的降低,对于品牌而言,无异于“饮鸩止渴”——比如某喇叭卖一元,它越大卖,“一元”越深入民心,那么,它以后的品牌价值,就只能是一元不能再多。国产电视一路走来,现在就是不降价不促销不打折就卖不掉,因为消费者知道你肯定会大降的。 2、我们对于汽车音响的“大众化”,究竟有多么深和广的认识?这将决定了产品的适应能力和生命力。做价格,你们便宜得过街边的“雨刮音响”流动店吗?便宜得过某N牌吗?便宜得过九江等地吗?这些19xx的产品跟他们相比,其差异性在哪里?和原车音响相比呢? 3、关于“知”。看似很有道理,汽车音响从业员应该像唐僧一样,到处开坛布道。但实际上,现在的汽车音响从业员,有几多斤两跑到人家小区去演示?如果小区里刚好蹦出一位家用音响发烧友,一听之下,这这这那那那的说一通,汽车音响更加不用卖了。。况且,跑到社区,除了打开车屁股让人看还能干什么呢?敢现场炸鸡?不怕被投诉?呵呵,说实话,那位车主连汽车音响的玩家聚会都没参加过,拍拍脑袋就想出来的招儿,居然被当成救命稻草一样,这才是行业最可悲的——缺乏自知。所以,我认为“知”首先应该从行业自身做起,而不是急匆匆的将自己一知半解的东东硬塞给人家。 |
|
8楼#
发布于:2013-01-04 10:33
O版才是冷静的,顶你
|
|
|
9楼#
发布于:2013-01-04 10:38
回 ohno 的帖子
ohno:不过,和lz的谨慎乐观不一样的是,我是谨慎悲观的。呵呵 人家车主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表达点自己的观点有啥不妥呢? |
|
上一页
下一页